7月27日,《人民日报》第7版刊发《工程规模和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桥梁建设步伐加快》,围绕在建桥梁施工现场的多个环节,突出中国桥梁正由“跟跑、并跑”向“全面领跑”迈进,并瞄准安全、智慧、绿色的桥梁强国目标加速奔跑。文章指出,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具备多项悬索桥世界技术创新,目前已完成索塔施工,未来将成为连接四川沿江高速和云南大永高速的主要通道。
7月31日,《人民日报》第20版刊发《泸定的桥》,回顾了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建设历程,着重突出该桥的设计难度及技术特点,高度评价此桥“在桥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引用公司总工程师牟廷敏的访谈“在设计施工中,经过了一系列攻关,建成投运后,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内外各类奖项8项,其中包括国际桥梁大会(IBC)颁发的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
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和沿江高速“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均由我司四川山区大跨桥梁设计研究创新团队设计,在桥梁的设计过程中,针对面临的难题,团队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采取了多种解决措施,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和一系列设计技术革新。
兴康特大桥在解决高烈度地震区特大跨径桥梁抗震问题方面大胆更新传统理念,在桥塔横梁、 中央扣、 约束体系等环节均有关键技术创新,其中两大创新设计为业界首创。一是首次将防屈曲钢支撑用作悬索桥的中央扣,小震作用下表现为刚性中央扣,大震作用下表现为“保险丝”——通过保险丝耗能破坏,牺牲局部杆件,从而保证其他构件安全;二是首次将波形钢腹板与混凝土顶底板的组合结构作为桥塔横梁,充分利用了两者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征,塔柱—横梁连结构造也得以大大简化,克服了混凝土横梁和钢横梁在抗震方面存在的不足, 契合“强柱弱梁”抗震理念。
四川卡哈洛金沙江大桥首创在深厚覆盖土层地质条件下采用框架结构作为重力式锚碇的基础,替代传统的扩大基础方案,创新的框架基础构造,充分发挥土体效能,极大地减少了边坡开挖方量。索塔首次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其充分利用钢管混凝土轻质高强的特性,并借鉴框架-剪力墙构造的设计思想,凭借钢管混凝土组合塔轻质高强的特性,减小了塔柱截面尺寸,减轻自重,有效降低了基础规模,提高抗震能力。首次设计采用钢-混组合桥面板与钢桁梁结合作为悬索桥的桥道系,桥面板参与桁梁受力,同时对传统的主桁横联型式进行优化调整,降低了桁梁用钢量,提高了主梁整体刚度,简化了制造和施工工艺。